北京卫戍司令为什么叫九门提督 |
---|
皇城四门 明代皇城的北、南、东三面城墙加上南边的主城门及前门,主体呈四边形,但南侧为不规则的形状。皇城经过实测周长大概是18华里左右,有四个门,每面墙一个门,门的名称明清时候称呼不太一样, 明代的时候南面的城门叫成天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天安门,北边叫北安门,东边叫东安门,西边叫西安门。 跟现在对应的城门位置 现在的天安门,雄伟! 晚清时期的天安门,应该是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损毁严重的天安门。 西安门(1901年) 东安门 东安门在民国初期,孙中山电邀袁世凯到南京就任总统,袁世凯暗中操纵北洋军兵变,烧毁东安门,以军队不稳作为借口,不去南京任职。网络上百度来的东安门照片,表示质疑,古时的东安门不会是这样。应该后来修建。 地安门(看装束,应该是解放时的照片) 清末时的大清门 民国时的中华门,远处为天安门。 明时的大明门,清顺治元年称大清门,民国元年,就是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这个门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皇城最前沿的这座门,它的门前有一座小广场,各百步见方,周围围着一个石栏杆,当时称作是天街,天子脚下的第一条街。这条街俗称棋盘街,为什么叫棋盘呢?因为它方方正正的,其实它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后来修成方方正正的,开始的时候是一个长方形的,中间有一条御路,从天安门一直通到前门,就好似一个中国象棋的棋盘,这个御路就好比是中间那个楚河汉界的界限。在门的北边左右各有东西向的廊房110间,俗称为千步廊。千步廊快到天安门那个位置又向东西折向,又各有34间,所以千步廊就是左右两方各有144间,这个房子是一个廊房形式的,每间房跟每间房连通。大清门前面这个棋盘街,清代的时候是石栏杆的,但是明代的时候是木栅栏,也不是方的,是东西稍长一点的长方形,中间有一条御路通过,好像楚河汉界似的。到乾隆40年的时候把木栏杆拆掉了,把长方形的小广场改成一个正方形的广场。 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为了显示武力和庆祝打败了清朝政府举行了胜利大游行,当时荷枪实弹,全副武装集中在大清门前的棋盘街上,因为都说大清门是皇城的第一门,所以集中在这儿出发,然后穿过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最后进入紫禁城,最后从紫禁城北边的神武门出去,举行了这么一次显示武力的胜利大游行。民国元年的时候,就是1912年,原来镶嵌在大清门上有一块匾,上面用满汉文写着“大清门”三个字,刚才咱们说了政权变换的时候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改变象征政权的门的匾额,清朝的时候马上把大明门改为大清门。到民国的时候皇帝退位了,民国总统继位之后,头一件事也是把大清门改成中华门,这里还有个故事: 当时内务部的总长叫朱继前,请大书法家写了“中华门”三个字,就是想把它刻上,镶嵌在原来的大清门上。但是当时大清门的门匾很好,他就想把这个门匾拆下来,翻个个儿,还用这块石头,把大清门三个字扣在里头。可是拆下来一看,坏了,里边写的是大明门,也就是清代换的时候用的是明朝的石头,没办法,抓瞎了,赶快找人按照尺寸做了一块木头匾,然后把大书法家写的“中华门”三个字刻在木匾上。然后就把一边刻着大清门,一面刻着大明门的石匾送到当时的礼器陈列馆,也就是现在的仙龙潭太岁殿,现在叫做中华古代建筑博物馆,送到这里陈列去了。后来经过战乱,这块石头就不知所终了。 天安门前头左右各有一对狮子,比较有意思。古代在高等建筑前面都有狮子,为什么呢?为了守护,也就是看家护院的意思。但是你注意没有,中国别管是王府也好,皇宫也好,城门也好,前面的狮子没有一个是特别凶的状态,都是很安详,就是威武之中透着一种亲切和幽默。左边是雄师踩着一个石绣球,这是很清闲的,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右边是一个雌狮子,一般用脚踩着一个幼狮子在玩耍,给人一种威武之中透着一种亲切。但是西方也把这个狮子作为守护门庭的,但是西方的狮子跟中国的狮子不一样,中国的狮子一般都是蹲着的,你看很多狮子都是。但是西洋的狮子不是卧着的狮子,躺着的狮子,就是立着的狮子。西洋的狮子几乎没有像中国狮子蹲在那儿,踩着小狮子也好,踩着绣球也好。再说天安门转过来的西安门,也是永乐十五年建的,西安门跟天安门不一样,它没有城台,门的基础是青白石,面阔七间,间深三间,中间三间可以通道,左右各两间是作为值班用的房子。 西安门就是在1951年的时候,因为周围摊贩不留神失火了,把这个门烧毁了,据说是由炸油饼的油锅翻了,引起大火烧了。但是可以庆幸的是什么,在它没烧之前,由国家文物部门按照它的样子比例,用楠木做了一个模型,所以我们现在还能知道它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地安门就是皇城北边正中的城门,南边对着景山,北边对着鼓楼,也是明永乐的时候建的,当时称为北安门,俗称为后门,清顺治九年的时候重新修建了一次,改为地安门。它的归置,因为地安门是54天拆的,所以归置和西安门、东安门都是一样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后,慈禧太后就是出皇城的地安门,然后又除了德胜门,才逃到西安去的。 1924年,清代的末代皇帝溥仪曾经导演了一次复辟,失败之后被冯玉祥将军驱逐出皇宫,他也是通过地安门灰溜溜地离开了皇城,最后到天津去了。1954年因为阻碍交通决定拆除,1955年2月的时候把它拆掉之后,把地安门整个建筑材料运到天坛,修建了天坛的北门。天坛过去只有两座门,一个是西门,一个是南门,东边和北边没有门,1955年把地安门拆除之后,在天坛开辟了北边,用的就是地安门的材料。东安门就是皇城东边的城门了,它对着东安门大街,皇城东墙和南、西、北有不寻常之处,皇城东城墙有两座,本来明代修建的时候也是一道城墙,但是因为元代的时候船可以从城外一直到积水潭,要经过皇城的东边这条河,现在还留着这个地名,南河堰、北河堰,当初是河道,可以一直到积水潭。来往的船只特别吵,就把这个河废止了,社会的船不能从这里过了,也就安定了。所以皇城的东城墙有两道,这样城门也有两道,后修的叫东安门,原来的叫东安里门。东安门是1912年袁世凯跟孙中山讨价还价,当时孙中山说让他协助推翻满清,同意他做大总统,到南京任职,他不愿意去,因为他的势力范围在北京。 【返回】 |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及相关书籍,仅供个人交流欣赏,如有错误或者引起侵权,请来信说明以便删改! chen8936@163.com |